[辽宁] 大连:30年“扫龄”感受幸福变迁
来源:大连市文明办 发布于:2012-11-06 13:53
从以人为主、机器为辅到机器为主、以人为辅的转变,再到安装先进的垃圾清运GPS实时监控系统;从老式的垃圾桶到地埋式垃圾箱,再到垃圾转运站,跟环卫工作有关的每一个变化,在曹慧娟心里都是如数家珍。今年50岁的曹慧娟,有30余年的“扫龄”,直到去年环卫事业改革后,她才放下了手中的扫帚,调入西岗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业务科,负责质检工作。从人海战到机械战的转移,曹慧娟见证了属于环卫工人的幸福变迁。
曹慧娟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调入环卫处,走上了环卫工作岗位。几年后,由于工作出色,她就当上了环管所所长。她起早贪黑,带领全所100多名职工硬是把管辖的几条主干道扫成了“精品路”和“免检路”。“2001年机械化以前,主要是用人海战术来承担扫保工作,全市加在一块也就五六辆清扫车。那个时候,活很重,一天扫下来,总是腰酸背痛?!辈芑劬晁?,“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宽,这对清洁工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不仅工作量加大了,而且安全隐患也更多了?!敝钡?001年开始实行机械化作业后,一二级道路主要靠清扫车来完成清洁任务,清洁工的工作量相应减少了,只是负责给清扫车“善后”。现如今,西岗区有机扫车10辆、洗扫车8辆,并且还有两辆多功能冲洗车。此外,还配有垃圾清运车、集运车、水车、快速保洁车等。“主城区道路机扫率不得低于40%,这是文明城市评判的一个标准,而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辈芑劬晁?,“在服装节期间,西岗区负责巡游路线的主要扫保工作,为了保障巡游顺利进行,使市民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我们用上了十八般武器,简直是机扫群在作业?!?/font>
除了道路扫保外,在垃圾清运方面,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曹慧娟回忆说,地埋式垃圾箱最初就是西岗区首先使用的。现在,已经在全市推广开来了。而要说最大的变化,还是近几年开建的垃圾转运站。毛茔子垃圾场太远了,导致垃圾滞留时间很长,经常能看见许多地方漏洒了不少垃圾,滋生蚊蝇。而垃圾转运站的出现,不仅让垃圾清运提速了,并且还可以让垃圾处于封闭、挤压状态,再也不会漏洒了。曹慧娟自豪地说:“我们环卫早就用上GPS实时监控系统了,对作业车辆的运动轨迹知道得一清二楚?!?/font>
当曹慧娟讲述这些变化时,记者从她的表情里感受到一种满足和幸福?!罢庑┠?,每年都有不一样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就是大连变得越来越干净了,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也感到越来越幸福了!”曹慧娟如是说。(记者 李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