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51年基层妇女工作 总是舍小家顾大家
来源:大连晚报 发布于:2014-03-18 13:00

搞了51年的基层群众工作,百岁老劳模一生受到无数表彰。

63岁的小女儿李翠玉与百岁母亲相守了近40年。
从大连市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胜利社区林荫巷的半山坡上向胜利路加油站一带望去,鳞次栉比的楼盘小区装扮了那里的热闹与繁华。半个多世纪前,一个名叫毕春花的农村妇女跟随丈夫搬到这附近,刚入党的她一来就当上了广和街妇联会主任,并从此开启了她不同凡响的一生。她用无私奉献书写了当时被称作“八大主任”的居委会义务干部的荣光,曾连续5年被评为旅大市劳动模范,三次进京参加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的奠基仪式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铲下一锹土。一直到1998年老房子动迁,搬到林荫巷的毕春花才离开居委会义务干部的岗位,当年她已经85岁了。
如今已经101周岁的毕春花老人,依然离她曾经奉献过的地方不远,站在家门口就能望得见她曾日日穿梭过的大街小巷。大连百岁女劳模的长寿故事充满传奇。
百岁老人干了51年基层妇女工作
不用提高嗓门,不用放慢速度,和百岁老人毕春花聊天,就像交了个一见如故的朋友,不用预热就一下子热乎起来。“我是三道沟人,19岁嫁到革镇堡,1953年到大连市里。从1947年出来干,一直到1998年回家。”已经百岁之年的毕春花老人,说起话来依然干净利落、简洁明了,不减当年脱稿2个小时在工厂、部队、学校做先进模范报告时的风采。
毕春花老人从小没上过学,家里穷得曾经要过饭,但心里却有一股子改变一切的冲劲儿。大连光复后,在大辛寨子镇务农的她受妇女解放思想的影响,参加了镇上的妇女会,组织妇女打石子、支援铁路建设、为志愿军做军鞋,领导自卫队看山、保卫秋收,不分白天黑夜向妇女和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妇女组长到妇联会主席,在离开大辛寨子镇之前,毕春花就已经是活跃在农村基层的义务妇女干部,而且几乎是年年当模范,处处做表率。是大连解放后较早的“八大主任”——基层义务干部。
跟着在大连机床厂工作的丈夫来到广和街家属宿舍生活后,毕春花的“事业”走向了高峰,尽管她一直在做广和街妇联会主任的基层工作,但却从1955年起连续当了5年的旅大市劳模,其中4次为一等劳模。在子女们记忆中,当年的妈妈总是不在家,常常顾不上做晚饭,去给吵架的两口子劝架;自己家里粮食也紧张,却拿出去接济别人家。
不过舍小家顾大家的毕春花,在当时可是居委会义务干部的楷模。1957年她曾出席全国工会积极分子大会;1958年她曾参加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此次在京参会期间,她光荣地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奠基劳动,“当时有领导对我们说,大家加把劲儿,明年大家都来人民大会堂开会。”百岁之年的毕春花老人对当年之事依然记忆犹新,“结果第二年我们参加劳动的那些人真的都去了。”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群英会”,全国各行各业的英模代表齐聚一堂,毕春花老人当时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大会,“那次大会由周总理亲自主持,一连开了14天。”老人家回忆说,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在居委会干妇女工作还能进京,而她更没想到,这个工作她一干就是51年。
带动丈夫和6个子女入党
“我是1953年入党。”至今,毕春花老人对党的感情依然深切。每年年初,她都主动让女儿帮她到社区交党费,今年也不例外,上个星期她刚交了全年的党费,一共12元。
“我的老母亲一辈子要求进步,总是当表率做模范。”和老人在一起生活了近40年的小女儿李翠玉告诉记者:“当年母亲是大连机床厂的工属先进,还当过旅大市的工属模范,不论在家属区还是机床厂都非常有名。在母亲的带动下,父亲也入了党,也当选了旅大市劳模,在厂里是八级大工匠。”而记者了解到,毕春花老人的影响力不仅于此,她共有8个子女,其中6个是党员。
“在我母亲心里,别人的事永远比自己的事重要,即便是百岁之年,她也是这种作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不麻烦别人,包括自己的子女。”今年63岁的李翠玉告诉记者,老人家现在依然生活自理,坚持自己洗内衣,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就主动要求干。“我和老伴儿如果要记什么事情,一定先告诉老母亲,因为即便我们忘了,她也忘不了,她记忆力特别好。”李翠玉说,这可能跟她干了半个多世纪的居委会工作有关,老人家不识字,每次开会做报告都是用脑子记,因此练得记忆力特别好。
而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老人的心胸十分宽广,“她搞了一辈子群众工作,各种各样的人都接触过,但却从未跟任何人吵过架。”李翠玉说,在居委会当义务干部,受委屈的事不计其数,但老人家从来不往心里去,居委会一有事她还是随叫随到。
爱吃糖的她生活有规律
尽管和老人家在一起生活快40年了,李翠玉想了又想,也没发现母亲有什么很特别的长寿秘诀。“她就是生活有规律,吃饭有规律,吃药有规律,什么事都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按部就班。”记者了解到,老人家并非一点儿健康问题没有,她肾虚、高血压。“她每天吃7种药,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半,一天能吃23次药。”李翠玉告诉记者,老人家的特点是,从不把早、中、晚要吃的药一大把都吃掉,而是每吃一种药,中间就要隔20分钟到半个小时。
而老人家吃菜也有些与众不同,她爱吃白菜、萝卜、洋葱、冬瓜、茄子,但不管怎么做必须要放糖,没糖就觉得食之无味,甚至吃饺子馅里也要加糖。李翠玉给老人统计了一下,她一个月至少要吃掉7斤白砂糖。
记者跟毕春花老人聊天,问她怎么能这么长寿,老人家回答说:“我长寿是因为女儿、女婿照顾得好,孩子们孝顺啊。”老人乐呵呵地笑着说。
吃饭有规律,吃药有规律,什么事都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按部就班。从不把药一大把都吃掉,而是每吃一种药,中间就要隔20分钟到半个小时。
生活习惯
爱吃白菜、萝卜、洋葱、冬瓜、茄子。
爱吃糖,一个月至少吃掉7斤白砂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