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乡村电影放映员魏玉新的坚守
来源:大连文明网 发布于:2014-02-27 15:14
魏玉新就是驾驶这辆二手蹦蹦车为乡下村民义务放电影
今年60岁的魏玉新是大连金州新区得胜街道魏家村村民,本地人都叫他“老魏”。 从18岁开始,他为村民们义务放了42年的电影。他的一年泾渭分明,五月到十月,为乡亲们放电影;十一月到次年四月,开蹦蹦车载客、捡破烂换钱用来买更多的片子。他是年满六十岁的魏玉新,家住金州新区得胜街道魏家村。在得胜街道的百姓眼里,“魏玉新”不仅是个人名,更是个名人。“给老百姓放电影,没有一毛钱的收入,我没有怨言,总觉得这是我的事业,值得这么做。”
得胜街道负责人动情地告诉记者,虽然魏玉新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一件不普通的事。他用自己无私的精神,为村民们奉献一部又一部的好电影,点燃了乡村文化发展之火,实实在在地继承了雷锋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放电影践行为人民服务精神
每年的三月份,魏玉新都格外地忙碌,他说自己在学雷锋的日子里要更多地为父老乡亲放好电影。他牢记着雷锋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准备干到什么时候?”记者问道。“我想再干个十来年,到70多岁可能就干不动了。”魏玉新倍感欣慰的是,12岁的孙子魏成裕也喜欢上了放电影,魏玉新每次都带上他,小家伙已经能熟练地倒片子了。“爷爷,等你老了,我也长大了,我接你的班。”听着这话,魏玉新每每笑得合不拢嘴。
记者坐上魏玉新价值5000元的二手蹦蹦车,即便是行驶在平坦的村级公路上,也上下颠簸。蹦蹦车的车身上,“把农村电影放映好”几个大字很醒目。“主要是为放电影方便,刚开始是手推两轮车,五六年前花3000元买了三轮车,不能用后换了现在这辆车。”不放电影的时候,魏玉新偶尔靠蹦蹦车载客赚点小钱,更多时候是去捡破烂,先从街道附近拣,最远到开发区区内拣。魏玉新家外小院子里堆砌着捡来的纸壳子、空瓶子,家里锅台下是一堆废铁。“我老妈、我姐、我儿子看我这么辛苦,都要帮我,我说不用,自己喜好为大伙儿放电影,就要自己想法子赚钱。
放映上万部电影分文不取
魏玉新从18岁开始为村民们义务放电影,年年不缺场,已经为乡亲放映了上万场电影。

早年,魏玉新靠手推车放电影(图为老照片)
魏玉新告诉记者,永远记得自己17岁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和几个小伙伴儿光脚儿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董家沟镇看的第一场电影——《英雄儿女》。从那一刻起,当个电影放映员的理想就在他心中升腾。魏玉新说:“那时我就想,将来我要有一台放映机就好了,那就天天给乡亲们放电影,没想到当时一闪念的想法,后来真就实现了。”一年后,18岁的魏玉新跑到金县(现金州区)电影公司学放电影。学成后,顺理成章地成了公社的电影放映员。
在得胜街道,只要他那辆载着放映机的小车一出现,隔大老远就有小孩们招呼“放电影的来啦,放电影的来啦”,那一刻是魏玉新最高兴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开始,魏玉新兢兢业业在农村放映,从不叫一声苦和累;80年代初,电影放映十分走俏,他依旧默默无闻地从事放映工作,坚持放好每一场电影;90年代到21世纪之初,电影放映走入低谷,许多放映员都弃影从商从工,他却仍然是一套设备,几副拷贝,走村串户。
捡破烂换钱买电影拷贝
魏玉新的家不像个家,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个电影仓库或者电影工作室,满眼都是与电影有关的东西,里外两间屋的墙壁上糊着让人眼花缭乱的电影海报。破旧的被褥衣物散在炕上,没有一件好一点的家具,相当于上世纪60、70年代农村人家的水平。放电影获得的各种荣誉证被细心地用塑料包好挂在墙上,鲜红的证书比对着泛黄的墙面。家外的简易房里,整齐地摆放着装在铁盒子里的电影拷贝,立柜格子里尽是放映设备的零配件,一块蓝布严实地蒙着魏玉新的宝贝——两台放映机。
从1997年开始,魏玉新开始自己花钱买放映机,从沈阳、长春购进电影拷贝。现在他拥有两台16毫米放映机,400多部片子,都是一点一点攒钱买的,也是他最大的资产。“两台放映机价值12000元,片子最贵的要1000多元,便宜的也要400多元,我这一辈子的积蓄差不多都投在放电影上。”
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设备
为了放电影,魏玉新着实吃了不少苦。多年前,每到夏天,他几乎每天晚上都推着手推车出去放电影,一车设备差不多要四五百斤,上坡、下坡,颠簸的土路他都要自己一个人推,赶上雨天,沉重的车子推起来就更费力,磕磕碰碰划破胳膊腿儿是常有的事。有时下午四五点钟出发,深夜十一二点钟才能回家,第二天照样要早起干活。“我放电影,那场面就像唱戏一样热闹,人多的时候有三四千人,开场前我给乡亲们放歌碟,有大方的拿起麦克跟着唱,除了放电影,我还给大伙儿放科教片。”
40多年来,魏玉新热爱放映工作,与电影事业感情越来越深。他爱护电影放映设备,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为了保护放映设备不受损坏,他用自家的棉被铺在放映车上,将设备包裹好,填充得一丝不空。遇上沟沟坎坎,他宁愿自己多受累,也要保护好机器。几十年来,从未发生过因设备损坏而影响放映质量的事儿。在魏玉新眼里,有关电影的每一个物件都珍贵得如同宝贝,“你不知道我把它们稀罕成什么样子,恨不得天天守着它们。”近两年,得胜街道和金州新区向魏玉新赠送了全新的数字电影放映机,为他更新设备,改善放映条件。这让魏玉新乐得合不拢嘴。
魏玉新感动着当地百姓,一位姓徐的大婶说:“从小就看老魏放的电影,现在我孩子都结婚了,我还爱看,老魏就是当代的活雷锋。”姓张的大娘说:“上楼之后,乡亲之间不像住平房时那么走动了,除了一块儿看电影,乡亲们还有机会在一起聊一聊,权当是串门了,这都得感谢老魏。”
【专访】魏玉新:到困难地区伸手帮助别人
记者问:有人把您比作“为人民服务”的活雷锋,您怎么看待雷锋精神?
魏玉新:人活一世,不可能每个人都会做出轰轰烈烈的大好事,雷锋也是平凡好事做多了才永远的活着人民心中。每天我拿着放映机,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还能为人民做一点快乐的事情,足慰平生。
记者问:你身边有‘雷锋’么?
魏玉新:有,身边就有无私奉献的人。
记者问:你觉得现在什么样的行为算作‘学雷锋’?
魏玉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就算是学雷锋了。
记者问:什么样的学雷锋活动是你愿意参加的?
魏玉新:到困难地区伸手帮助别人,政府提供平台,一对一面对面帮助;再有就是一些力所能及、但大家都参与的小事:爱老助老敬老、清理小广告、清扫垃圾这种事都愿意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