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扎根一线 从普通工人变成技术骨干
来源:大连晚报 发布于:2015-09-08 11:12
在人们的印象中,整天与钢铁打交道的炼钢工人,都是高大魁梧、脸黑黑的、说话大嗓门,一副大老粗的形象。可眼前的于文德:年轻帅气、身材不高,说起话来儒雅沉稳;衣着简洁时尚、干净利落。“我也是年轻人,我也一样喜欢流行的东西,我也讲究形象。”于文德说。
可就是这样一个喜欢潮流、讲究形象的年轻人,21年来,扎根在在大连特钢公司炼钢厂生产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一个只有技校学历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生产一线的技术干将。
子承父业 毕业后主动要求进钢厂
于文德1972年出生在大连市北部的一个农村。他的父亲是大连钢厂老一代的炼钢工人,1958年入厂就在第一炼钢厂干炼钢工直到退休。于文德说,之所以会走进大连特钢公司炼钢厂,正是缘于儿时就对这个行业产生的情结。
“还记得十岁时第一次跟着父亲来到钢厂,一进炼钢车间,就被那红彤彤的炉火吸引。高大的炼钢炉钢花四溅,出钢时沸腾的钢水奔流而下,就像‘火焰山’……我都看呆了!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于文德永远不会忘记他第一次看到炼钢时的场景。于文德跟父亲说,他要进钢厂。父亲告诉他,要干就到电炉,那里有学问。于是,成绩优异的于文德没读高中,而是选择了大连钢厂技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到钢厂工作。
上班第一天走进炼钢操作室的情形他仍记忆犹新。不到5平方米的房间,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一个老式吊扇嗡嗡旋转,吹过来的风都是热的,师傅们脸上的汗水滴到衣服上;炼钢炉前,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热浪夹着粉尘扑面而来,刺得眼睛和皮肤生疼。尽管炼钢环境很差,不少人都避之不及,但于文德在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的那一刻,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认真勤奋 从“门外汉”到“技术大拿”
于文德从炉前工学起、干起。不管什么脏活儿、累活儿,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凭着这股勤奋好学的劲头儿,大伙儿很快喜欢上了他。
要成为合格的炼钢工,一般要在炉前摸爬滚打七八年,“认真、勤奋”是必修课。别人一个班8小时,他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早来晚走一两个小时。
1998年,仅做了4年炉前工的于文德就被破格提拔为第二炼钢厂电炉炼钢丙班班长。2004年,于文德由于工作表现出色,被提拔为第二炼钢厂电炉炉长。
废寝忘食 追随钢厂脚步提升自身实力
2007年至2011年,历经四年时间,东北特钢集团大连基地实施环保搬迁改造,建成了拥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先进设备的绿色钢城。
“现在的大炉子和原来的小炉子一比,简直就是水桶和杯子。”于文德内心十分感慨。从那时起,他便一头扎进新厂房,废寝忘食地学习50吨电弧炉、100吨大转炉等设备的有关数据和规程,只要外国专家在现场,他就抓紧机会求教。那段时间,他的学习笔记有厚厚好几本。为了系统掌握炼钢新技术,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冶金专业的本科学习。在设备调试的关键时刻,他干脆住进厂里,方便面、火腿肠什么省事吃什么。正是通过这样勤奋的学习和钻研,他很快掌握了新设备的生产操作。
“做炼钢工,技术必须过硬。要有好技术,一要能吃苦,二要肯学习。”这是初入炼钢厂时,一位带过于文德的老炼钢师傅的话,于文德一直牢记在心里。正是这句话,鞭策着于文德实现了从一名老炼钢工的新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