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先锋特色 引领时代风尚 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合力共进
来源:大连文明网 发布于:2014-03-18 13:39
一、有效整合,着力推进志愿服务队伍网络和阵地建设
志愿服务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谐发展的关系。其中志愿服务队伍是主要因素,网络阵地是有效的手段和载体。
(一)有效整合人力,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甘井子区依托各级党组织建立了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依托各级文明单位建立了区直属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依托物业公司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依托各种老年服务机构建立了学雷锋互助志愿服务队及义工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普法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服务队、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等132支特色志愿者队伍。注册志愿者92000余人,达到全区人口总数的8.2%。服务内容涉及文体活动、居家养老、义诊义治、结对帮扶、义务调解、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十多个方面。
(二)有效整合资源,构建志愿服务网络和阵地
按照层级划分,构建了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学雷锋志愿服务网络,建立了2个区级总站(涉农街道总站在辛鹏广场、城市街道总站在大连北站)、14个街道站,以王长锁、张秀兰等“大连好人”命名了8个特色志愿服务站;按照组织划分,建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法律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服务队、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网络;按照行业划分,建立交通、金融、医疗、文化等志愿服务网络。形成了地域行业全覆盖、专业领域全方位的志愿服务网络格局。为深入推进将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先后在砬子山养老服务中心、沙岗子活动中心、金龙寺国家森林公园、甘井子区图书馆、大连北站等场所,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投资25万元,在辛鹏广场打造了省一流的志愿服务广场。
二、多方联合,打造甘井子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确立与时俱进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思路,是品牌创建的关键。甘井子区立足实际,多方联合打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以结对子共同进步、共同提升的方式,联手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文明单位与社区(部门)结对子,利用文明单位的优势,带动社区(部门)共同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并在活动的实践中,结对子活动取得了1+1>2的效果,已从1+1发展为1+1、N+1等多种形式。以文明单位和“大连好人”命名的志愿服务队为主力,泉水街道“幸福五星志愿服务进百店”活动,已有120家商铺、232名志愿者加入其中,参与志愿服务1000余次,开展店铺特色优惠活动150余次,居民直接受益达1865人次。区公安分局、交通局、大连职业学院和南关岭街道多方联合结对子,组建的“小红帽”护路志愿服务队,不怕苦、不怕累,战严寒、斗酷暑,连续10年护路安全无事故,被辽宁省授予维稳标兵称号。区文明办联合区司法局、甘井子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区妇联、区人社局等单位,组成了“星期六普法”宣传服务队,深入乡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走上路街、机场、车站、广场等,开展践行文明礼仪、维护社会秩序、普及法律知识等志愿服务,被大连市授予法治区创建先进团队。
三、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专业化志愿服务特色
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大都来自各行各业,有机关干部,高校学生、教授,医院医生、护士,中小学生和辖区居民等。志愿者队伍五花八门,服务内容种类繁多,多数体现为非专业化和松散型。为更好地实现志愿服务的高效化、经?;?,甘井子区将志愿服务人员和队伍进行融合,组建了多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其中依托养老中心成立的辛寨子街道砬子山“温馨关爱”志愿服务队,就是由一支以修脚技师、理发师和专业护理工为主和一支以心理师、律师和大学教授讲师等为主融合而成的综合性志愿服务队。在融合前,理发师只管理发,心理师只管心理辅导。融合后,理发师边理发边进行心理辅导,很受老人的欢迎,名声越来越响?;褂?,由维修服务队、清洁服务队、护绿植树队、调节家政服务队融合,组成的“甘井子区周健综合服务队”,利用融合后的资源优势,为辖区居民服务,不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了名符其实的特色服务。
四、有机结合,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甘井子区志愿服务活动始终与发展同步、与需求同步、与社会实践同步。
一是与群众路线教育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结合,开展清洁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清理占道经营600余处次,店外店440余家次,野广告10万余张,乱堆乱放1000余处,露天烧烤100家次、清理各种垃圾240余吨;修补街巷路6条,车行道2000平方米。提高了人们的环境道德修养,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二是与“文化大沙龙”活动相结合,开展群众性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居民组建社区文体艺术队伍和辅导队伍,成立长穗腰鼓队、秧歌队、健身队、老年合唱团、社区艺术团、太极拳队、太极剑队等,通过普及推广太极拳、腰鼓、东北秧歌等活动,牵动文化特色发展,通过“兴趣引导、自由组合”等形式,开展“社区文化俱乐部”、“楼院美食节”、社区心连心大家唱、广场文艺汇演、小区趣味运动会等文化志愿服务,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了“十大叔维修志愿者小分队”、“十大姐空巢护理志愿者小分队”、“妇青工联合护幼志愿者小分队”等队伍,广泛开展敬老、爱幼、助残、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多关爱,使他们感受到人间真情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五、科学组合,形成志愿服务工作整体合力
合理地组合力量,实质上也是一种工作科学,也是一种工作艺术。恩格斯明确指出:“许多力量溶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甘井子区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将各种组织科学组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建立了由区文明办牵头,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红十字会、区残联、区卫生局、区环保分局、区交通局等单位组成的甘井子区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负责全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全区志愿服务工作由“区志愿者组织联盟”的松散协调管理转为区文明办牵头,各单位部门组织密切配合,形成四级志愿服务工作网络,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推动全区志愿服务活动向项目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
二是加大对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扶持,通过项目合作,提供政策、保障权益、资金扶持等,加强对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和引导,把松散的志愿者组合起来,不断形成志愿服务的整体合力。今年内共组织甘井子义工队开展活动1251次,参与人次73544人,奉献时间128946小时,受助人次91818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将全区的志愿服务队伍进行科学组合,形成拳头、形成合力。在创城期间,由于很好地将全区志愿服务组织科学组合、统筹安排,使其形成了合力,出色地完成了创城各项任务。
甘井子区在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根本,以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为核心的志愿服务工作中,着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着力建设志愿者队伍,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后,将在志愿服务专业化培训和向新领域拓展上下功夫,实现志愿服务由非专业为主向专业化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