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无手机课堂不做低头一族”活动
来源:大连文明网 发布于:2016-03-11 15:02

手机由学生专人负责看管。

学生们的手机都放在了课桌前排的收纳袋中。
新学期一开学,大连医科大学就在全校本科生中推行“无手机课堂 不做低头一族”活动,课前同学们纷纷主动将手机放在学校提供的“手机保管袋”中,并安排学生干部专人看管手机。188个本科班级参加了此项活动,没有手机的课堂,该校老师认为,这也要求教师要提高讲课水平,注重授课艺术,将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吸引到课堂上来。
课堂玩手机已是大学里常见场景
“低头族”频现大学校园,手机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在课堂玩手机,已经是大学里一个常见的场景,很多同学都通过手机看小说、玩游戏、刷微博等。为了改善课堂“低头族”状况,保证良好课堂纪律、形成良好学习风气、提高教学质量,新学期一开学,大连医科大学便在全校本科生中推行“无手机课堂不做低头一族”活动。
大医校园内随处可见“远离手机,聚焦课堂”、“把手机交上去,把成绩提上来”等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条幅。在校的188个本科班级参加了此项活动,课前同学们纷纷主动将手机放在学校提供的“手机保管袋”中,并安排学生干部专人看管手机。
此项活动的发起者——该校学生处处长钟凤宏说:“开展此项活动目的是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加强自我管理和教育,倡导学生上课多抬头看黑板、下课多泡实验室图书馆,不要在玩游戏、刷微信、聊QQ中蹉跎青春。 ”
治好“手机依赖症”
“我不回你们信息不是我不爱你们了,是我在上课! ”
没有手机虽然一开始有些“痛苦”,但坚持下去对学习成绩提高确实有好处。2014级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学生肖慧玉说,自己以前的“手机依赖症”很严重,上课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去翻手机,要么玩微信、要么看小说,而有时上课忘带手机,便会感到魂不守舍。如今,经过几天“无手机课堂”的考验,她已经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听课效率也有所提升。而且她还发朋友圈“以后我不回你们信息不是我不爱你们了,是我在上课! ”
不保证认真听课
“当前有些课程实在太枯燥,有些同学交了手机,犯困了,就选择睡觉。 ”
和肖慧玉的想法不同,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则认为,上课交手机并不能确保学生认真听课,课堂应该更多样化一点。
她认为,交手机确实能让“低头族”不再那么依赖手机,但却不能保证他们抬起头来认真听课。“有些同学交了手机,犯困了,就选择睡觉,并且一睡就是一节课。 ”
这位学生表示,听课效率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己,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老师的讲课水平,当前有些课程实在太枯燥,学生玩手机也是无奈之举。
对这一问题,上课的教师们有自己的看法,解剖教研室教授徐飞说:“自从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后,课堂听课效果的确好了不少,师生互动也多了,但同时这也要求教师要提高讲课水平,注重授课艺术,将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吸引到课堂上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
“无手机课堂”倡议能够引起共鸣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许多高校发出“无手机课堂”的倡议,这抓住了当前课堂教学的普遍问题,从而能够引起共鸣。但推行“无手机课堂”只是作为学校倡议的话,对当前还未养成良好手机使用习惯的中国学生而言,只具有有限的象征意义,并不能坚持多久。
熊丙奇表示,学生之所以成为课堂“低头族”,这也和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关。有些老师实行灌输教育,不引导学生参与,而有些老师对课堂教学投入不够,只管把内容讲完,不管学生能否接收。
熊丙奇建议,如果老师课堂上采取交互式、探讨式教学,学生们自然会抬头认真听讲。在交互式课堂上,手机也可派上教学的用场,诸如学生发微信提问,微信交流讨论等,这类举措利用得好,手机也能成为课堂学习、讨论的工具。
大连医科大学表示,此项活动将坚持、深入开展下去,学校将深入倾听学生心声,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创建优良务实的学风,让学生上课丢弃网聊手游,聚焦课堂。









